三韩刀具的民族情结与个人情怀
发表于 2019-04-15 17:10
三韩刀具的民族情结与个人情怀
——访宁波三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慧明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交通便利,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极为重要的城市,是镶嵌在华东地区的一颗耀眼明珠。得益于浙江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加上宁波市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聚集效应,衍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标志性刀具制造企业,使宁波刀具在中国刀具行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宁波三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声名远播的刀具企业之一。
从1993年罗慧明创业、成立三韩公司开始,迄今已经有26年的时间。从贸易商到制造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技术上的慢慢摸索到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罗慧明见证了中国刀具市场的变化与发展,三韩刀具更是国产刀具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缩影。三韩刀具的发展,不仅交织着一整代人对国产刀具的民族情结,更是融入了罗慧明立志于“高端刀具国产化”的个人情怀。
宁波三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慧明
转型升级 从代理商到制造商的蝶变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创业大潮中,罗慧明敏锐地发现了工具行业的巨大商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工具事业,创立了三韩公司。从1993年代理国内工具品牌起家,到之后代理进口刀具品牌,三韩刀具是国内较早发展起来的刀具代理商的典型代表之一。
乘着中国工具行业迅猛发展的东风,罗慧明逐渐掌握了工具代理的发展模式,三韩在工具代理事业上发展得顺风顺水;然而,罗慧明渐渐发现,仅仅依靠代理的刀具产品,很难满足客户的特殊加工需求,尤其是很难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应用技术解决方案。为了公司长远利益、谋求未来品牌发展之路,2004年,罗慧明创办了宁波三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走向了刀具制造之路。
三韩工厂
回忆起当时从贸易走向实体的经历,面对笔者关于缘起的追问,罗慧明只是笑笑,言简意赅地表示:“时势使然。”笔者心里清楚,在当时国内高端刀具市场被进口品牌所垄断的环境之下,选择刀具生产制造,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
即便是今天想来,要成立一家刀具制造公司,人才、技术、厂房、设备、资金、渠道……每一个环节都是拦路虎,然而罗慧明只认准了一条路,那就是一定要把三韩刀具做好。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之下,三韩刀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积累生产经验与管理经验,力争将每一个产品做到极致。2004年,三韩刀具从事数控刀杆的生产,正式步入刀具生产行列;2008年,三韩刀具开始生产螺纹刀片、槽刀片等数控刀片,吹响品牌化号角;2012年,借助新厂房建设之机,三韩刀具引进3000万的先进数控生产设备,研发生产高端刀盘、刀杆、刀片,往高端钻削、铣削产品方向发展;2019年,三韩刀具斥巨资引进高端智能化生产线,并与高校展开产学研合作,走向刀具智能制造发展模式。
经过15年的发展,三韩刀具已成为工贸一体、内外销结合,集车削、铣削、钻削刀具和可转位合金刀片的数控全产品链的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规模、产品品质、管理体系、销售总量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居行业前列。
从代理商到制造商,三韩刀具经历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蝶变,是中国民族刀具企业抓住市场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缩影,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抓准核心 品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品质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谈起这么多年以来刀具生产制造的经验罗慧明介绍到,“三韩刀具一开始就将自身定位为高端刀具品牌,十分清楚产品品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稳定,在设备方面,三韩刀具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床设备和多条先进的数控生产线,建有配备精密检验仪器的一流测试中心,运用计算机ERP网络管理系统,实行数字化生产管理模式;在工艺方面,刀具生产均采用可靠稳定的标准化工艺;在人员方面,三韩刀具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员,不仅时刻关注市场需求新动向,并与机床行业保持紧密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开发出可靠的新产品,满足客户加工需求。
作为中小民营数控刀具企业,从自身立场和观察点出发,三韩刀具一直在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将单一产品做全、做细、做大。同时,三韩在产品细节、刀杆配件、外观包装上也精益求精,就连一个小小的车刀销钉,也全部用数控车床精车精工。
三韩产品
从2013年开始,三韩把主力研发方向投入到高精高效的铣削刀具,从刀具材料、涂层技术、数字化加工设备等方面高屋建瓴地把握现代铣削技术,以适应未来数控机床“绿色节能、高转速、高位移精度、高智能”的方向。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三韩90度、45度铣刀盘和配套铣刀片在替代欧美同类刀具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为客户在保障同等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的前提下节约了60%以上的使用成本。
作为中国车刀细分化生产基地,三韩刀具坚持钢材料再锻打,使材料具备更好的韧性,接着再进行表面粗铣、精铣。这是三韩刀具淬火后加工型腔之外的另一个“笨工艺”,也是保持车刀整体刚性的重要一环,谓之千锤百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在这样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专注精神下,三韩刀具已成为国内高端刀具的代名词,成为践行“高端刀具国产化”道路上的排头兵。
全球视野 走出国门扩大战略版图
产品品质的稳定、高素质人才团队的建成以及多年销售经验的积累,使三韩刀具在国内市场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有更多的能力和精力“走出去”,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
2007年三韩刀具组建了国际销售部门,为进入国际市场作了充分的准备;近年来,在包括EMO、IMTS、TITAF(土耳其国际金属加工技术展)等国际知名展会上都能见到三韩参展的身影;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传统的东南亚市场,三韩都有销售;2017年,三韩设立东南亚办事处,专注于当地客户的销售和服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三韩已经进军日本、韩国、欧美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代表了三韩刀具在技术和产品应用上的实力。
据悉,2017年三韩刀具外贸业务已经占整体销售业务的40%左右,而这一数字无论在数量还是占比上仍在继续扩大。
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三韩刀具与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了三韩刀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与三韩刀具合作。
走出国门、扩大战略版图,拥有着全球化视野的三韩刀具,在与国际刀具品牌同台竞技中不遑多让,以优质的品质和卓越的性价比告诉世界,“好刀具,中国造”,中国刀具品牌一样能够屹立于强手如云的世界品牌之林。
三韩产品
技术创新 与高校展开产学研用合作
随着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走无人化、智能化、集约化工厂的道路,才能应对来自成本的压力、才能持续保持产品品质及稳定性、才能使企业处于健康良性的发展水平。
罗慧明告诉记者:“十多年来生产制造的经历告诉我们,企业发展光靠经验走不了多久,要想获得持续生命力,必须走产学研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制造,实现产品升级,最终与国际接轨,使国产刀具替代进口成为现实。”
为此,三韩主动寻求与高校合作,在与理工大学多次沟通、洽谈之后,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将研究人机协同、智能制造、航空航天领域难加工材料刀具研发等三大课题。
“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开创了国内刀具行业的先河,”三韩刀具常务副总徐海州告诉笔者,“天时方面,在当前形势背景下,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继出台,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地利方面,宁波市政府和开发区政府对无人化、智能化工厂企业不仅有政策上支持,还有资金上的扶持;人和方面,恰逢三韩整体工艺升级、引进智能加工生产线,并与理工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的意向。”
校企合作对三韩的好处显而易见,在三韩工厂将成立“三韩数控刀具智能制造研究院”,并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研究生实训基地、本科生实训基地,一方面将高校科研力量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三韩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出更具实操经验的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优秀的学生也可以留在三韩,在刀具行业实现自身价值。
校企合作对理工大学同样非常有益,学校能通过帮助三韩走向智能制造和无人化工厂的实践充实理论成果,并通过聘用徐海州等具备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学校的“企业导师”,为学校增添师资力量。
“目前,三韩已经实现三分之一的无人化生产,我们希望通过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在未来2-3年内实现70%的无人化生产,最大限度实现工厂自动化。”罗慧明表示。
编者后记
1963年出生的罗慧明已经在刀具行业摸爬滚打26载,可谓“中国刀具行业的一名老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接触刀具行业以来,经历了国产刀具受到进口刀具冲击下的涅槃与重生;见证了国产刀具从焊接刀具到数控刀具的蜕变;也亲自参与了从刀具贸易商到刀具制造商的转型。可以说,罗慧明即是为中国刀具事业的成长和壮大而生。
罗慧明谦虚地表示:“我们这一代刀具人已经老了,不光是年龄和精力上不如以前,而且在思维和观念上逐渐趋于保守,希望刀具行业能有新思维和新血液的加入,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能够从我们手中接过接力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好民族刀具品牌,为中国制造业强大添砖加瓦。”
三韩仓库,光车刀就有1300多种,40万把库存
在罗慧明看来,民族刀具品牌固然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但是中国刀具市场“水深鱼大”,尤其是有许多为民族刀具事业崛起的企业正在默默无闻地贡献力量;让罗慧明尤为欣慰的是,中国刀具事业“后继有人”——在前辈们几十年的摸索和开拓后,许多“刀二代”们正接手他们父辈手中的事业,罗慧明的儿子罗亮也已经在工厂、销售和管理等各个岗位上历练,为掌舵三韩这艘豪华邮轮积累和学习着经验。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将“高端刀具国产化”融入于企业发展使命中的三韩刀具将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一路同行、合作共赢,在前进的道路上开拓创新、披荆斩棘,续写新篇章。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